2024-10-16 15:47瀏覽量:120
大腸埃希桿菌,俗稱大腸桿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一類腸道桿菌。以下是對大腸埃希桿菌的詳細介紹:
一、基本特性
分類:大腸埃希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大小約為0.5×1~3微米,具有周生鞭毛,能運動,無芽孢。
棲居環境:它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嬰兒出生后即隨哺乳進入腸道,幾乎占糞便干重的1/3,與人終身相伴。
二、致病性
條件致病菌:雖然大腸埃希桿菌是腸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某些特定類型的大腸埃希桿菌具有致病性。當這些細菌的數量增多或侵入腸道以外的部位時,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致病物質:大腸埃希桿菌的主要致病物質之一是血漿凝固酶。
所致疾病:
腸道感染:最常見的是腹瀉,包括水樣腹瀉、炎癥性腹瀉和血性腹瀉。根據致病性的不同,致瀉性大腸埃希桿菌可分為產腸毒素性、腸道侵襲性、腸道致病性、腸集聚性黏附性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桿菌等五種類型。這些類型的大腸埃希桿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瀉和其他腸胃癥狀,如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并發癥,如酸中毒、低鉀血癥、腸麻痹等。
尿路感染:大腸埃希桿菌可以通過尿道逆行感染泌尿系統,導致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尿路是埃希大腸桿菌最常見的腸外感染部位。
其他感染:大腸埃希桿菌還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此外,它還可能引起敗血癥、膽囊炎、腹膜炎等疾病。在嚴重情況下,大腸埃希桿菌感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傳播途徑
大腸埃希桿菌的傳播途徑多種多樣,主要包括:
食物傳播:這是大腸埃希桿菌傳播最主要的方式。受污染的肉類、生肉、未煮熟的肉類、未經巴氏殺菌的牛奶、雞蛋以及未充分清洗的蔬菜和水果等都可能攜帶大腸埃希桿菌。
接觸傳播: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如手未洗凈就接觸食物,或者接觸了感染了大腸埃希桿菌的病人或動物后再接觸食物,也可能導致細菌的傳播。
水源傳播:受污染的水源,如井水、河流、湖泊等,如果未經處理就被用作飲用水或用于食物的準備,也可能成為大腸埃希桿菌的傳播途徑。
生活接觸:與感染了大腸埃希桿菌的病人直接接觸,雖然罕見,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導致細菌的傳播。
動物傳播:與家禽家畜接觸,特別是豬和牛,因為它們可能攜帶致病性的大腸埃希桿菌株。
四、治療與預防
治療:大腸埃希桿菌感染的治療通常需要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進行。同時,對于腹瀉等癥狀,可以給予止瀉、補液等對癥治療。
預防:預防大腸埃希桿菌感染的關鍵在于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安全。這包括勤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未煮熟的肉類、飲用清潔的水等。此外,對于與家禽家畜的接觸,也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綜上所述,大腸埃希桿菌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但某些特定類型的大腸埃希桿菌具有致病性。了解大腸埃希桿菌的基本特性、致病性、傳播途徑以及治療與預防措施,對于預防和控制大腸埃希桿菌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 奶品農藥殘留檢測
下一篇: 大腸埃希桿菌檢測試劑盒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