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13:49瀏覽量:120
糧食中常見的真菌毒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黃曲霉毒素
化學結構:黃曲霉毒素屬于二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其分子結構中含有一個二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環。現已分離出B1、B2、G1、G2、Bza、G2a、M1、M2、P1等18種之多,其中以黃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
污染范圍:廣泛存在于谷物和堅果中,如花生、玉米、堅果、棉籽等糧油及相關食品。
毒性:具有強烈的肝臟毒性,長期攝入可能導致肝癌等嚴重健康問題。急性中毒表現為發熱、嘔吐、食欲不振、肝大、脾大等,還有致肝癌、致畸和致突變的作用。
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嘔吐毒素)
化學性質:理化性質穩定,酸性條件下不會被破壞。
污染范圍:主要污染小麥和玉米。
毒性:攝入后可能導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嚴重時還可能引起神經系統損害。
三、玉米赤霉烯酮
化學性質:非固醇類、具有雌性激素性質的真菌毒素。
污染范圍:主要污染玉米、小麥、大米、大麥、小米和燕麥等谷物,以玉米的陽性檢出率高。
毒性: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統,與雌性激素相關的疾病與該毒素有一定的關系。
四、赭曲霉毒素A
化學結構:基本結構為苯甲酸異香豆素,包含7種結構類似的化合物。
污染范圍:幾乎可污染所有谷物,如玉米、小麥等,豆類較為嚴重。
毒性:是一種腎臟毒素,并具有致畸、致癌及免疫毒性。人體攝入后主要導致腎臟病變,可造成慢性疾病。
五、伏馬毒素
化學性質:由串珠鐮刀菌產生的水溶性代謝產物,是一類由不同的多氫醇和丙三羧酸組成的結構類似的雙酯化合物。
污染范圍:可侵染玉米、水稻、小麥等多種糧食作物。
毒性:B族具有較強毒性,其中伏馬毒素B1是產量最多且毒性最大的毒素。
六、T-2毒素
化學性質:單端孢霉烯族類化合物A型化合物的代表,在C-8位置上不含羰基。
污染范圍:主要污染玉米、小麥、黑麥等谷物。
毒性:急性毒性較強,以局部刺激癥狀、炎癥甚至壞死為主。
此外,糧食中還可能存在其他真菌毒素,如雜色曲霉素、環匹阿尼酸、麥角生物堿、展青霉素等。這些毒素由于來源不同、化學結構不同,在人和動物機體內的代謝方式不同,導致其致毒機制和毒性有明顯差異。
為了保障糧食的安全,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真菌毒素限量標準。例如,中國規定了糧食中黃曲霉毒素B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等4種真菌毒素的限量。同時,也需要注重食物的儲存和處理,避免食用霉變或受污染的食物
上一篇: 柿子怎么檢測農藥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