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13:32瀏覽量:1110
黃金周,海鮮季!作為這個季節大家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海鮮”登上主場,螃蟹、大蝦、海蠣子那是萬萬不能少的。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要謹防其攜帶的致病菌引發的風險,尤其是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的創傷弧菌。
何為“創傷弧菌”?
創傷弧菌又稱海洋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屬致病性弧菌。
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0℃,當溫度低于13℃ 時,創傷弧菌會進入一種可存活但停止生長的狀態。
創傷弧菌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11月份,因為該時期的海水溫度處在上升期,適宜創傷弧菌的增殖。
常寄生于海產生物內部,如生蠔、海魚、牡蠣、螃蟹等生物
查查這些年
創傷弧菌的“案底”
1、在美國與海產品相關的死亡病例中,創傷弧菌感染占95%以上,并且創傷弧菌膿毒癥的平均病死率超過 50%。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援引《國會山報》當地時間9月5日報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出警告,提醒醫生需密切關注致命性食肉菌,這種細菌可能存在于美國墨西哥灣和東海岸水域。美疾控中心表示,由熱浪、洪水和風暴等極端天氣事件引起的海面溫度上升可能增加這種細菌的感染風險,并導致感染范圍擴大。此前,美國紐約州、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均報告過與該細菌感染相關的致死病例。)
2、我國大陸地區文獻報道的創傷弧菌感染病例較少,盧中秋等報道的1995年至2008年間的34例創傷弧菌感染患者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為47.1% 。
3、Chao等報道的1998年至2011年間的121例創傷弧菌感染患者中,即使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療和外科干預,病死率也高達28.9% 。
創傷弧菌
主要感染哪些食品?
食用被創傷弧菌污染的水產品,如牡蠣、生蠔等貝類,或開放性傷口暴露于有創傷弧菌的海水中,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包括急性胃腸炎、 膿毒癥、壞死性筋膜炎等。
如果由創傷弧菌感染引起敗血癥,發病急、致死快,常在1~2天內患者就會死亡,死亡率高達60%以上。
生食動物性水產品中
副溶血性弧菌&創傷弧菌污染
楊舒然等對生食動物性水產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創傷弧菌污染狀況分析,結果顯示:
1、生食動物性水產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為 14. 7%(437/2 980) ,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樣品比例為 2. 9%( 83/2 909) ;?創傷弧菌檢出率為 3. 5%(104/2980)?。
2、采樣于批發市場的樣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樣品比例和創傷弧菌檢出率均高于餐飲店和零售店。
3、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樣品比例和創傷弧菌檢出率最高。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產地污染,儲存不當及加工過程交叉污染。
所以,生食動物性水產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創傷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風險應引起關注。
歐盟于2003年要求從我國進口的魚蝦等海產品必須進行創傷弧菌檢測。
目前我國關于創傷弧菌
檢驗標準的匯總
GB 4789.44-202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創傷弧菌檢驗(PCR法已進入標準)
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恒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第13部分:創傷弧菌
SN/T 5364.4-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檢測方法 微滴式數字PCR法 第4部分:創傷弧菌;
SN/T 5228.5-2019 出口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篩選方法 MALDI-TOF MS法 第5部分:創傷弧菌
SN/T 5516.1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熒光重組酶介導鏈替換核酸擴增(RAA)檢測方法 第16部分:創傷弧菌
美正為弧菌檢測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采用實時熒光PCR技術,針對弧菌特異性基因設計引物和探針。PCR擴增過程中,與模板結合的探針被Taq酶分解產生熒光信號,熒光定量PCR儀根據檢測到的熒光信號繪制出實時擴增曲線,從而實現弧菌在核酸水平上的菌株鑒定。本產品可鑒定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創傷弧菌、擬態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菌株;同時還可以鑒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TRH1和TRH2),以及霍亂弧菌的血清型O1和O139。